AIxiv专栏是机器之心发布学术、技术内容的栏目。过去数年,机器之心AIxiv专栏接收报道了2000多篇内容,覆盖全球各大高校与企业的顶级实验室,有效促进了学术交流与传播。如果您有优秀的工作想要分享,欢迎投稿或者联系报道。
中国科大郭光灿院士团队李传锋教授、许金时教授研究组与合作者发展了适合研究单体高维量子系统的可扩展光学体系,成功观测到最强的逻辑形式量子关联。李传锋、许金时等和数学科学学院马杰教授等人,联合安徽大学许振朋教授、北京玻色量子科技有限公司文凯博士、南开大学陈景灵教授等组成了该研究团队。成果1月29日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上,《新科学家》(New ...
在国家各部委、上海市科委、海南省政府及上海交通大学的大力支持下,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研究所、海南研究院“海铃计划”团队在2024年持续紧锣密鼓地推进探测器核心部件的研发工作,并成功实施了新型探测球舱(hDOM)、粒子鉴别、实时海水光学性质刻度、声学定位 ...
法新社报导,这或许听来像幻想中的世界末日,但1颗新发现且几乎有1个足球场大的小行星,有大于1%的几率在约8年后撞上地球。 这样的撞击有可能带来毁灭城市等级的破坏,不过还得看它撞到哪里。科学家尚不惊慌,但持续予以密切关注。
NASA的“双小行星改道测试”(DART)任务曾在2022年成功用1艘太空飞行器将1颗小行星撞偏其行径轨道。带领这项任务调查工作的约翰霍普金斯应用物理实验室(Johns Hopkins Applied Physics Laboratory)行星天文学家李夫金(Andrew Rivkin)表示:“我看不出有何原因这次不会(再度)成功。” ...
《星月夜》中斑驳的星光和旋转的云层被认为反映了文森特·梵高动荡的心境。而一项新研究表明,《星月夜》中的湍流天空与科学理论相符,梵高对湍流流动的数学结构有着深刻的直觉理解。相关论文发表于Physics of Fluids。
结合过去三年的物理碗TOP100名单分析,令人瞩目的数据揭示出中国学生的竞争环境越发激烈。2022年,有近2/3的中国学生进入榜单,但这一数字在2023和2024年却开始锐减,这直接反映出更多国际选手以惊人的速度崛起。数据表明,2024年Division 1的平均分为19.5,而Division ...
据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研究所1月30日消息,在国家各部委、上海市科委、海南省政府及上海交通大学的大力支持下,李政道研究所“海铃计划”团队在2024年持续紧锣密鼓地推进探测器核心部件的研发工作,并成功实施了新型探测球舱(hDOM)、粒子鉴别、实时海水光学 ...
NASA的「双小行星改道测试」(DART)任务曾在2022年成功用1艘太空飞行器将1颗小行星撞偏其行径轨道。带领这项任务调查工作的约翰霍普金斯应用物理实验室(Johns Hopkins Applied Physics Laboratory)行星天文学家李夫金(Andrew Rivkin)表示:「我看不出有何原因这次不会(再度)成功。」 ...
摘要 202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约翰·霍普菲尔德和杰弗里·辛顿,这对很多人来说是出乎意料的。文章将从统计物理的视角,从伊辛模型出发,逐步介绍霍普菲尔德和辛顿的主要贡献,其中包括Hopfield模型、玻尔兹曼机、非监督学习,以及现代生成模型。还将回顾统计物理和机器学习在20世纪末期的精彩合作历程,并对未来物理与机器学习交互领域的发展方向进行简单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