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至,年味浓。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视的传统节日,蕴含着团圆、勤劳、和谐等中华民族千古不变的精神内涵与价值取向,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浓缩”体现。 春节也是中国影响最为广泛的传统节日。不久前,“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年”以更加鲜明的形象跃然全球视野。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展示出来,把优秀传统文 ...
年前到孟津黄河边看野鸭,是鸟友们的一个传统。这里河水碧蓝,生态稳定,湿地滩涂多,又有邙山映带,环境优美,每年这里都能看到十几种野生鸭子。
2月3日下午到4日,全省晴天间多云。中西部午后西北风3级到4级,阵风5级到6级。 2月5日,全省晴天间多云。中西部西北风4级左右,阵风6级到7级。 2月6日白天,南部晴天转多云;其他县市晴天间多云。中西部偏西风3级到4级,阵风5级到6级。 2月6日夜里到7日,南部多云间阴天;其他县市晴天间多云。 2月8日,南部多云转晴天;其他县市晴天间多云。 受冷空气影响,2月6日夜里到7日,全省偏北风4级到5级 ...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盛大、最喜庆的传统节日,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集中、重要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引经据典送上新春祝福,这一句句具有新春节令特点的诗文名句激励着人们在新的一年里奋发向上、逐梦前行。
几年前,10余名来自河南各地的画家发现了明清民居保留相对完整的海上桥村,开始定期到这里写生,一传十、十传百,海上桥村的名气越来越大。“我们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等29所院校合作,设立写生艺术基地,每年吸引上万名师生前来,还规划建设了28个画室和3000平方米的美术展馆。”王晓辉说。
万家团圆共庆新春佳节之际,2月1日出版的第3期《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为什么要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如何做好家庭文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这样阐述—— ...
《洹溯·大邑商》 是安阳殷墟“洹河夜游”的主秀。自2023年“十一”亮相以来,“洹河夜游”已经吸引了超过百万人次的游客观赏体验,而随着每一次亮相,活动也在不断升级。
俗话说“春打六九头,遍地是耕牛”,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初始节气,也标志着农事的开始。在河南南阳的内乡县衙,“打春牛”这一传统民俗通常在立春这一天举行。春牛的肚子里通常会装有五谷、干果等物品。当春牛被打烂后,这些物品会从牛肚子里掉落出来,民众欢呼抢食,以期新的一年五谷丰登、吉年有余。“打春牛”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寓意着万物复苏、农业丰收。几千年来,中国人对耕地的感情从未改变,而耕地的工具已经发生了很大 ...
总要在春节期间来一次开封吧?开封木版年画博物馆,艺人雕琢刻板,传承千年技艺,色彩浓烈的年画承载美好祈愿。常明古灯博物馆里三千多件古灯,从战国跨越到当代,造型独特,照亮团圆之路。宋室风筝,竹篾为骨,翱翔天际,放飞新年憧憬。快来开封,感受非遗与春节的奇妙碰撞!
春节期间,围坐在一起剪纸成为院里老人们必不可少的一项活动。刘小兰说,这是因为视频连线中,老人们就是拿出亲手制作的剪纸“福”字,向总书记献上真诚的祝福。而总书记的温暖话语,成为大家最珍贵的记忆。
科技是国之利器,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基层考察调研时,反复强调科技创新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性。202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时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科学技术要打头阵,科技创新是必由之路”。
每逢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都会深入到人民群众中,听民声、问冷暖、贺新春、送祝福。 一份年货满含着深深的乡愁,一种习俗凝结着美好的祝福,循着总书记的足迹,我们一起品味各地不同年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