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巳蛇年春节,华夏大地处处洋溢着浓浓的年味。人们在走亲访友中表达情感,在多彩旅途中领略风光,在默默坚守中无私奉献,用中国人特有的浪漫欢庆新春。
包饺子、做年馍、磨豆花……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春节前夕的考察,留下了许多与年味儿相关的故事。 这些年味儿,传承着文化记忆,融入着家的温情,也承载着总书记对人民的深深牵挂。
春节期间,围坐在一起剪纸成为院里老人们必不可少的一项活动。刘小兰说,这是因为视频连线中,老人们就是拿出亲手制作的剪纸“福”字,向总书记献上真诚的祝福。而总书记的温暖话语,成为大家最珍贵的记忆。
“这条海缆是直接铺设在海床上的,往来的船只如果在电缆禁锚区域擅自抛锚,拖动的钩锚会对电缆造成损伤。春节期间,我们需要对这条电缆进行值守和特巡。”孙志鸿介绍,相比传统的人工巡视,现在使用的无人艇巡视的精度更高、范围更大、效率更高。
春节前夕,记者沿鸭绿江畔,来到临江市、长白朝鲜族自治县,观察边境村的变与不变。灾后重建新房的炕头上和乡亲唠嗑,农村电商直播间里感受乡村振兴脉动,小年夜路过农家吃顿饺子……一路上感动着,记录着。
并不是开开心心过完大年后,所有的困难和挑战就迎刃而解了。而是家里的这份牵挂、这份爱、这份幸福的底色会一直滋养着我们,带着新的希望和勇气重新出发,去打拼新的天地,迎接新的挑战。
科技是国之利器,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基层考察调研时,反复强调科技创新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性。202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时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科学技术要打头阵,科技创新是必由之路”。
每逢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都会深入到人民群众中,听民声、问冷暖、贺新春、送祝福。 一份年货满含着深深的乡愁,一种习俗凝结着美好的祝福,循着总书记的足迹,我们一起品味各地不同年俗。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对民生的关切,深深嵌印在总书记的足迹里。2024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赴地方考察,强调优先抓好民生领域各项改革,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我最大的心愿,就是大家都能欢欢喜喜过好年。”在这辞旧迎新、万家团圆之际,让我们聆听总书记的暖心话语,一起学习↓ ...
早在汉代就有舞龙的相关记载,“鱼龙曼延”就是有代表性的舞龙表演,旨在祈福新的一年人畜兴旺、五谷丰登。汉代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写,四季祈雨都要舞龙,而且颇有讲究,春舞青龙,夏舞赤龙和黄龙,秋舞白龙,冬舞黑龙。
在江苏无锡,春晚分会场主舞台的所在地——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人气爆棚,从大年初一到初三,三天游客量达到53万人次,同比增长近30%。分会场的另一场地,惠山古镇映月里也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打卡。